在全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示精神、尤其是在各地高校積極同中小學開展思政課共建的形勢下,大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是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學生頭腦,強化信仰生成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贝笾行W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提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同時,作為學校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主渠道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在深入貫徹和落實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方面擔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特別是在對青年群體進行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意識形態認同教育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準確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并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的必然選擇,是進一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前提。
一、理論邏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定崇高價值信仰。
思政課教學所傳授的特定價值理念、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等內容及其對現實世界與社會生活的影響和作用,是實實在在的。而這種實在的影響和作用發揮,正是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優勢條件,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定學生對崇高價值信仰的追求。第一,在理論認知層面: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中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焙侠黻U釋和說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科學性,是引領學生、感召學生和贏得學生的基礎與前提。第二,在目標策略層面: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內化于學生生活、學習等實踐中,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為主導的精神生活秩序,進而外化為當代青年對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認同與遵從,充分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所具有的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撐作用。第三,在信仰生成層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增強學生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仰、信念、信心。為學生行為動機和價值選擇提供科學依據,是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根本價值導向。通常來說,價值信仰體現著人類超越現實和追求理想社會的精神狀態,既需要內化于學生頭腦和心理深處,影響他們的思維模式、判斷標準與價值選擇;也需要外化于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之中,支配并養成他們的具體行為和習慣。這就決定了價值信仰的核心,在于價值觀的選擇和認同。換句話說,信仰的確立過程就是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因此,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必須要引導學生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他們選擇和確立科學、崇高的理想信念??傮w來說,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重中之重是講深講透講活黨的二十大精神中所蘊含的真理力量,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強化思想認同。
二、現實邏輯: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的運動。
堅持唯物主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科學社會主義論述的基本態度。正如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指出的那樣,“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這個運動的條件是由現有的前提產生的?!敝袊伯a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所追求和實現的理想目標,不是教義,也不是原則,而是一種現實的運動,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和現實基礎上,去消滅那些現存的不合理事物或者說是矛盾、問題。我們要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勝利,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實踐基礎上,這種實踐既是對中國共產黨追求的價值理想進行的展示和升華,也是黨的創新理論具備的真理性特質進行的外化與驗證。當前,無論是前者的展示和升華,還是后者的外化與驗證,都需要通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奮斗目標的實現來完成。因此,在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把阻礙和干擾這個奮斗目標的全部問題和矛盾講清楚,還要著重講透一種契合性,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設計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間的契合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緊密聯系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偉大成就以及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務等生動實踐,把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以及偉大的中國夢講給學生聽,引導他們從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和國內國外大勢中,清醒認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就成為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現實根基。一方面,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需要凝聚全黨全社會共識特別是青少年認同;另一方面,在“兩個大局”環境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把中國發展視為其制度和價值觀的最大威脅,肆無忌憚地對中國進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滲透,混淆視聽、唱衰中國,給青少年帶來很多思想困惑。在這種現狀下,用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當代青年理解自身的生力軍力量以及所肩負的新時代責任,就成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必須要完成的重要任務。
三、歷史邏輯:堅定“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的歷史自信。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和清醒劑。當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矛盾和沖突。例如:從“橫向貫通”來說,必不可缺的政策、資源、平臺等保障并不完備;從“縱向銜接”來說,不同學段知識要點的重復性教學、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不重視及其對各學段課程目標認知模糊等現象仍突出。究其根本,這些矛盾和沖突,多是利益問題,如資源建設和共享的責任與權益不清晰、成果認定困難、經費不足等,不僅影響了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也破壞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協同效應。要解決這些問題,廣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就必須保有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眾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也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尤其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很多新論斷、新觀點、新思想,如“三個務必”“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等,都有其生成邏輯和科學內涵。因此,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思政課教師就要堅持歷史邏輯,從黨的成功經驗和優良傳統中汲取歷史自信。第一,思政課教師要旗幟鮮明、毫不含糊、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首要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為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提供政策支持和領導保障。第二,深入挖掘我們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史實材料,尤其是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必然性和體現中國精神的相關內容,如偉大建黨精神、釘釘子精神、斗爭精神、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抗疫精神、人民首創精神等,為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激發生機與活力。第三,基于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所塑造的思政課新形態,在橫向貫通和縱向銜接中增強頂層設計與系統規劃,如在教材編寫、課堂改革、教師培養、制度優化等方面下功夫,以確保各要素之間的同頻共振??傮w來說,從我們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歷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學會用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幫助他們做到學史明理,自覺抵御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侵襲,還有利于探索一批既兼具深厚歷史底蘊,又立足新時代新要求的典型教例、教案或教學設計,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思政課上走深走實。
從本質上來說,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行動的認同。這種認同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依據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生成的理性判斷;二是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獲得的情緒體驗;三是吸取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歷史經驗的規律遵循。因此,在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定崇高價值信仰的理論邏輯;同時,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邏輯,堅定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一切工作生命線的歷史邏輯,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化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